缺乏有效订单 动力电池企业隐现倒闭潮-凯发体育app下载

缺乏有效订单 动力电池企业隐现倒闭潮

日期:2024-10-09 22:35:33 作者:宏力精密钢管 阅读数:428

10月18日,在“2012年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暨项目洽谈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有很多地方政府委托其介绍投资公司收购或注资其辖区内的新能源电池企业。

缺乏有效订单 动力电池企业隐现倒闭潮(一)

陈清泉进一步表示,因为缺乏有效的订单及市场,国内很多动力电池工业园及基地都处于停产或半饱和状态。

缺乏有效订单 动力电池企业隐现倒闭潮(二)

同日,台湾立凯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杨智伟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4、5月份,业内就已经出现了锂电池企业倒闭潮,其中以做低端产品为主的深圳境内的电池厂更是倒闭了近半。

缺乏有效订单 动力电池企业隐现倒闭潮(三)

记者调查发现,此次电池企业倒闭潮中不乏曾经在国内“声名显赫”的企业。

缺乏有效订单 动力电池企业隐现倒闭潮(四)

政府很头疼

“很多企业的实力是吹出来的,而地方政府也容易被忽悠。”陈清泉表示,“很多地方政府认为,动力电池就是购买几个设备、采购一些原料,按照国外的成品‘copy’一下就可以了。但一方面,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不稳定,另一方面,市场未如当初设想的那样发展起来。很多企业成了烂摊子,急切地想转手,这样的‘烫手山芋’谁愿意接呢?”

据记者调查,陈清泉所说的局面在很多地方能够找到样本,天津就是一例。

据一位接近天津市政府的业内人士介绍,天津境内主要有中国比克电池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比克”)、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神”)、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威动力”)等三家动力电池企业,除了力神供给江淮、清源、华晨等整车厂外,比克、捷威动力在市场上难觅买家。

成立于2001年的比克,2005年即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之一,并在纳斯达克上市。然而,老天却与比克开了一个玩笑。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其传统的手机、数码等电池业务出口受损,新能源汽车市场迟迟不见“爆发”,使其产品无路可销。

比克的境遇在天津不是个案。据了解,成立于2009年的捷威动力,曾被列为天津市重点项目。项目投资7.28亿元,建立世界上最先进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当初预计产能为5.1亿安时,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但记者调查发现,该公司从成立之初到现在未见较大订单,其公司网站也未见整车厂订购其动力电池的信息。据熟悉该企业的人士透露,捷威动力目前已经放弃新能源动力电池组市场的推广,转而研发、生产电动自行车电池。

面对上述企业的境况,天津市招商局某工作人员称:“我们也感到很头疼,当初招商引资时,原以为市场会很可观,没想到企业面临订单少、熬日子的窘况,对于他们资金短缺的现状,我们也在极力地想办法。”

企业在“裸泳”

10月16日,亚洲三大电池展之一的“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电池产品及技术展”“冷淡”收场。据参加展会的杨智伟介绍,往年参加此次行业展会的动力电池企业都很踊跃,达到数百家,可是今年缺少了1/3,尤其是缺少了环宇、多氟多、比克等企业,显得很冷淡。

杨智伟认为,市场已经开始做了选择,对于价格不菲的展位,赚不到钱的企业自然就不会参展了。“其实我们的业务很惨淡,除了签了一个500多辆低速电动车电池订单外,基本没有什么业务。”河南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氟多”)内部员工张强(化名)对记者表示,目前我们10条锰酸锂电池生产线也仅有1~2条在运转,剩余的都处于闲置状态。然而,就在2010年6月,多氟多的上级单位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公告,公司决定投资约1.3亿元建设年产200吨六氟磷酸锂的项目。

“多氟多的成立,将旨在建设年产1亿安时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是国内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之一。”该公司曾公开表示,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营业收入6.451亿元,年均净利润5695万元。

曾经的豪言壮语与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张强认为,前两年进入动力电池领域,凭的是“热情”,可是进入后,才发觉市场如此“冷淡”,必须面对时间的煎熬。

张强的苦楚,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桂庆也深有体会。“目前我们已经不做动力电池了,这个行业看着很好,盈利很难。”郭桂庆称,“2009年,我们投了1亿元从研发、生产电动自行车电池开始,在获得利润后,逐渐涉足汽车动力电池,刚开始就是在实验室不断地测试,后来将电池送到新乡市江淮电动出租车上测试使用,后来发现技术很难达到乘用车需要。”

郭桂庆强调,目前国内电池技术很难达到实际使用需求,每年能量密度衰减都很厉害,一般使用3年电池就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了。

赌徒心态

“动力电池企业的‘短寿’,恰恰反映了企业投资的‘短视’。”尼尔森公司副总监赵新智认为,很多企业介入新能源动力电池多在2009~2010年,那时也是新能源炒作概念最火的年份,这两年动力电池面临赢利和回报的艰难压力,此前投入的资金及生产设施很难回收。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曹国庆对此表示认同,动力电池领域如同“富人游戏”,没有一定的技术及雄厚资金作后盾是很难“玩”到最后的,这是一个很“烧钱”的领域。目前为止,没有听到一个企业说是赚钱的。

“表面上看,倒闭的企业是缺乏订单,其实根本原因是资金、资金的匮乏。”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主任委员陈全世认为,生产动力电池技术要求并不像一些投资者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有些小企业及非电池领域的大型企业抱着赌徒的心理介入这个领域,想大赚一笔。其实,这个行业需要很强的技术、人才积累,不是一日之功。

截稿前,记者从江苏协鑫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已于9月中旬停产。据记者了解,该公司前身为加拿大动力锂电池厂商mnke旗下的江苏伊思达电池公司。由于长期市场萎缩,于2011年6月被协鑫收购,而此次停产距离其“再次复活”仅15个月。

网站地图